<big id="y084o"><ruby id="y084o"></ruby></big>
    <table id="y084o"></table>

    <table id="y084o"></table>

    <acronym id="y084o"><strong id="y084o"><xmp id="y084o"></xmp></strong></acronym><acronym id="y084o"><strong id="y084o"><xmp id="y084o"></xmp></strong></acronym>
    <pre id="y084o"><strong id="y084o"><xmp id="y084o"></xmp></strong></pre>
    <acronym id="y084o"></acronym>

    <td id="y084o"></td>

      ABBS 論壇       
    首頁Master作品招聘招標動態熱帖雜志幫助搜索注冊登錄Blog  積分 簡歷  

    » ABBS 論壇 » 純粹建筑論壇 » 理論  

    動態熱帖招聘雜志 
       
    reply to topic
    threaded modego to previous topicgo to next topic
    創新的層次
    chinanorthwind


    發貼: 367



    2017-07-14 18:35 查看他的注冊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給他發送悄悄話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發表的帖子 復制到剪貼板. 
不過只適用于IE 收藏這篇帖子
    每個建筑師都想留下傳世的作品,而我們城市卻是千城一面,我們的建筑總是似曾相識。有人提出,建筑作品如何才能直指人心?這個問題仍需思考。
    建筑理論界總是呼吁,要創新!那么,筆者不才,也談淡這個問題。
    不管談得對否。此文不是抄襲。
    下圖為近期筆者在地產思想家馮侖曾戰斗過的海島上的一個設計。自問,有沒有點創新?或許有點。有人說他象只手,這也是歪打正著,并非原初就有想法。走著走著,就成了這個樣子。為什么會成為這個樣子?有各種曲折和偶然。其中有甲方的意圖,有別人的啟發,有各種理性的推演,有自己在亞龍灣各種觀看的積累,也有對當地一些酒店的借鑒甚至抄襲,有方案推敲的無靈感的痛苦,有很多說不清的偶然想法。
    不管怎樣,筆者期待著它的落成之日。雖然,這是最終開發商和公司的功績,但曾經在這個房子的現實化的過程中有過一些參與,也是值得聊以自慰一個事情。
    相信,很多奮斗在設計一線的建筑師們和筆者一樣,這是他們支撐著勞累軀體前行的除生活所逼外的一點動力吧。




    chinanorthwind edited on 2017-07-17 17:19


    chinanorthwind


    發貼: 367
    2017-07-14 18:50 查看他的注冊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給他發送悄悄話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發表的帖子 復制到剪貼板. 
不過只適用于IE 收藏這篇帖子
    作為當下的一個普通建筑師,需要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所處的階段是在現代主義己經歷史性地確立后,并仍在發展過程中這樣一個歷史階段。近年來,有后現代主義、解構主義等試圖顛覆現代主義。然而在筆者看來,這些都是主流的浪花和支流。當下建筑師能做的事只能是“革命”下面的層次的事情,因為目前看不到顛覆性的建筑新技術。只有顛覆性的技術才能再造一個新體系,否則只能是在藝術層面的局部調整。
    未來,人工智能能否代替建筑師進行創作?人工智能的作品能否為人們認可?
    未來,能否研發出超級輕質高強低價的結構?
    未來,能否在可變形建筑方面大有作為?
    這都是,值得期待的下一次革命!
    那么,首先回顧一下上一次革命吧。


    chinanorthwind edited on 2017-07-17 02:45

    chinanorthwind


    發貼: 367
    2017-07-14 22:48 查看他的注冊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給他發送悄悄話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發表的帖子 復制到剪貼板. 
不過只適用于IE 收藏這篇帖子
    一、四大師的歷史機遇
    沒有工業革命,就沒有四大師,工業革命發端于歐洲,后又擴展到北美,是由白種人發起的。四大師均生活在歐美,都是白種人。冶金業是大工業的一個組成部分,沒有冶金業的大發展便沒有鋼鐵的產能擴張。只有當鋼鐵的產能達到一定的量,而且成本降低到一定程度時,這種建筑材料才能進入到建筑行業。另外一個是生產力的大發展,必然催生大量建筑空間的需求。要求大量的、快速的、安全的、低成本的、大空間的、多高層的建筑空間的生產。巨大的需求和利潤又刺激工程師將精力和研發投入其中。鑄鐵結構然后是鋼結構產生了,鋼混結構在后來也產生了。水晶宮和鐵塔等是當時的代表。玻璃也開始大量運用。建筑設備也老發展,空調、電梯等等。在工程理論和實踐上,各種專業發展起來,各工種越分越細,并形成了系統的理論,發現出了結構力學、設備專業等,建筑師執業等法律框架也逐漸發展出來。一句話,建筑行業逐漸由傳統的匠人作坊發展為一種現代職業分工體系。這就是四大師產生的歷史背景?梢哉f建筑當時是工程師唱主角,守舊的、巴黎美術學院派的建筑師變得越來越不合時宜,有點像象孤芳自賞的孔乙己。



    chinanorthwind


    發貼: 367
    2017-07-14 22:58 查看他的注冊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給他發送悄悄話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發表的帖子 復制到剪貼板. 
不過只適用于IE 收藏這篇帖子


    chinanorthwind


    發貼: 367
    2017-07-14 23:39 查看他的注冊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給他發送悄悄話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發表的帖子 復制到剪貼板. 
不過只適用于IE 收藏這篇帖子
    二、四大師的各自特點。
    在四大師之前,也有許多先驅在進行各種理論和實踐的探討。有風格派、工藝美術運動、路易的裝飾就是罪惡等。林林總總的探索就象戲劇的序幕,而四大師的出現剛是高潮。
    柯布--革命導師,是第一位的?虏嫉奈娘L有點象馬克思,是宣揚革命的,斬斷與過去的關系,有開啟一個新時代的氣勢?虏嫉南蚬こ處煂W習、新建筑五點等宣言,觀點非常清晰,語言簡練不拖泥帶水,有一種革命導師的氣魄。他為了警醒那些舊式藝術家,甚至不惜采納一種似有偏頗的主張,如建筑的居住機器論,可謂用心良苦。其實其骨子里,是為了解放建筑師的美學觀,是在呼喚一種現代建筑的美學。
    柯布的美學觀是非常具有有現代性的。他的昌迪加爾有蒙德里安的神韻,他的朗香教堂必是受了畢加索的影響。


    chinanorthwind


    發貼: 367
    2017-07-15 00:04 查看他的注冊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給他發送悄悄話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發表的帖子 復制到剪貼板. 
不過只適用于IE 收藏這篇帖子



    chinanorthwind


    發貼: 367
    2017-07-15 00:30 查看他的注冊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給他發送悄悄話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發表的帖子 復制到剪貼板. 
不過只適用于IE 收藏這篇帖子
    格羅庇烏斯---嚴謹的德式理論家。他是一個思維縝密、面面俱到的理論家,他思考了所有與建筑有關的東西。他從各個角度來分析建筑,形成了完善的理論體系。有些象中國的孔子,得中庸之道、平衡之術,放之四海而皆準,可以為萬世師表。但是,正是因為這種理性和平衡,他失去了藝術上的尖銳?梢哉f,建筑學三要素,實用、堅固、美觀。他的美觀這個拐棍有點弱,他的作品四平八穩,而缺乏直指人心的魅力。

    chinanorthwind


    發貼: 367
    2017-07-15 00:32 查看他的注冊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給他發送悄悄話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發表的帖子 復制到剪貼板. 
不過只適用于IE 收藏這篇帖子


    chinanorthwind


    發貼: 367
    2017-07-15 01:04 查看他的注冊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給他發送悄悄話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發表的帖子 復制到剪貼板. 
不過只適用于IE 收藏這篇帖子
    萊特--披著現代外衣的古典主義者。萊特是個主要是個實踐者,美學素養極高,才華橫溢。萊特有些象中國的莊子,灑脫,遺世獨立,向往田園和自由。他骨子里其實是個非常厭惡工業化、商品主義的人。他掌握新技術,但他的興趣不在于技術,技術是作為他實現心中夢想的工具。他善于營造自成一統的場所,場所就是他的一個世界,逃避外界的喧囂。萊特是拒絕野獸主義和粗野主義等現代藝術的,他的美學觀還是堅守古典美學和浪漫主義的。和喬布斯一樣,他也深受日本禪宗趣味的影響。萊特的幾何學是運用規則的幾何體,圓、方形、三角,他不太使用不規則的幾何圖形,說明他比較傳統、守規矩,他浪漫但拒斥瘋狂。須知,建筑師的幾何學是與其人性和世界觀相呼應的。

    chinanorthwind


    發貼: 367
    2017-07-15 01:07 查看他的注冊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給他發送悄悄話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發表的帖子 復制到剪貼板. 
不過只適用于IE 收藏這篇帖子


    chinanorthwind


    發貼: 367
    2017-07-15 02:54 查看他的注冊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給他發送悄悄話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發表的帖子 復制到剪貼板. 
不過只適用于IE 收藏這篇帖子
    密斯-喬布斯。兩者皆極端挑剔,寧少勿多,有精神潔癖。密斯淘汰下來只剩下矩形和直線。密斯的美學處于建筑美的極端,這種美永不過時,永遠都有人欣賞一,討厭多。由于砍去了多余的裝飾、復雜的形體和材料。剩下的東西便彰顯出來。就像長灘島的細沙,無他,只是沙,簡約之美,材料之美,細部之美。


    chinanorthwind edited on 2017-07-15 09:44
    chinanorthwind


    發貼: 367
    2017-07-15 08:42 查看他的注冊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給他發送悄悄話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發表的帖子 復制到剪貼板. 
不過只適用于IE 收藏這篇帖子
    四個人是開疆拓土者,各自建立自己的哲學體系。格羅的作用主要是從理論上比較全面地探討藝術和其他要素之間的關系,并對建筑教育和建筑工程設計進行系統化總結,劃出藝術的邊界?虏际乾F實的、城市的、激進主義的、擁抱工出化的,外向的。萊特是浪漫的、鄉土的、田園詩意的、保守的、固守傳統價值觀、內向的。密斯是未來主義的、高技的、冰冷的、抽象主義的。三者分別占據過去、現代、未來三個階段,形成一個完整的時間軸。


    chinanorthwind edited on 2017-07-15 09:47
    chinanorthwind


    發貼: 367
    2017-07-16 01:51 查看他的注冊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給他發送悄悄話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發表的帖子 復制到剪貼板. 
不過只適用于IE 收藏這篇帖子
    三、建筑藝術的生命在于立足共性、追求個性
    無論什么知識體系都不是全新的構造出來的,都是對舊體系的一種適當修正,舊體系中原有的正確的東西被保留下來。
    相對論對牛頓力學的修正是如此,在低速運動的日常世界,我們仍然使用牛頓力學。我們的政治結構也是繼承了舊有的利度結構,適當地加以改進。
    建筑學更是如此。四大師每個人均是繼承了過去的知識和經驗。重要的是,他們與時俱進,將舊體系中過時的部分拋棄,重新架構上新的部分。這部分新東西就是現代建筑的新的共性所在。
    四大師同時又追求個性,他們的個性和趣味都不同。
    建筑學雖短期內不會再有如此重大的轉折,然而建筑藝術的創新空間仍然巨大,沒有止境。羅素說,參差多態才有趣。藝術也是如此。人們喜歡游覽不同的風景,也需要不同的建筑和城市。同質化是藝術最大的敵人。


    chinanorthwind edited on 2017-07-18 09:49
    chinanorthwind


    發貼: 367
    2017-07-17 01:09 查看他的注冊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給他發送悄悄話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發表的帖子 復制到剪貼板. 
不過只適用于IE 收藏這篇帖子
    四、創新的標準是什么?
    大千世界、豐富多彩。因此,建筑藝術需要個性,需要創新。然而,個性的標準是什么?創新的標準是什么?由誰來評判?
    特別是對于一些前衛的藝術品,各人的觀點之間可能分歧相當大。繪畫、雕塑、音樂、電影、服裝等,每個領域都是如此。
    為什么會存在分歧?有人說,眾人的分歧是因為每個人的審美素養的不同。那么審美素養又是什么?
    在存在分歧時,究竟誰說了算?是專家定論?還是以大多數人的意見為準,一人一票?
    專家就是正確的么?那么為什么當年密斯的投標被專家淘汰下來?伍重的悉尼歌劇院方案也一開始被專家扔到垃圾堆里。
    多數人的趣味就是藝術的標準么?凡高的畫在當時并沒有被多數人認可!高迪的學生作業被多數人所厭惡,當垃圾扔掉!中國有古語,曲高和寡。又云,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都是在說,好的藝術創作不被人理解。
    可見,要確立創新的標準,區分出哪些是好的創新,哪些是差的創新,首先要探究人們之間主觀性判斷之所以存在差別的原因。



    chinanorthwind edited on 2017-07-19 18:17
    chinanorthwind


    發貼: 367
    2017-07-18 01:16 查看他的注冊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給他發送悄悄話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發表的帖子 復制到剪貼板. 
不過只適用于IE 收藏這篇帖子
    五、主觀是什么?
    在上節中發現眾人的審美有差異,常稱之為主觀性。那么主觀性的根源在哪里?
    經思索,筆者認為主觀性的不同,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因素。
    性格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的性格有先天的不同。有內向、有外向,有的將其劃分為四個不同類型。西方又有九型人格的理論。還有什么色彩性格學之說。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喜好,這個是容易理解的。
    后天的不同指的是在社會化的過程中,不同的閱歷,教育,民族,家庭等等因素,都在影響人、塑造人。最終,人們之間的分歧己是相當大了。有野蠻的、有文明的。有低俗的、有高雅的。有純樸的,有勢利的。有激進的,有保守的。人內心世界的差別遠遠大于人外表的差別。如此不同的社會人,主觀審美有不同,又有什么難以理解的呢?林黛玉和薛蟠能有一樣審美取向么?黛玉葬花,而薛蟠喜歡的是元寶。
    心之𣎴同,好之有異!
    大千世界世界的種種表象,便是人內心本質的外在投射!
    建筑作為人造物的一種,建筑的存在、表象和形式,亦是此理!
    中國有一個古詩,陋室銘。是房屋和作者品行相互映襯的一個絕好的例子。草舍雖陋,但是作者的品味不低,仍然給人以清新的感覺。


    而人性是有高下之分的,中國傳統上有圣人、君子和小人之說。人性之高下對應人之審美之高下!因此,主觀性在這里有了一個評判的標準。何為優秀的建筑?何為高級的藝術品位?應是君子之品位也!或者說是品行高尚,修養深厚之人的品味!
    當然有些方面無所謂優劣,如有的人喜歡熱情奔放,有的人欣賞冷靜內斂。這種,應歸為審美趣味的不同,并無高下之別!
    最終,關于主觀性有了一個結論。一是,人之品味有高下之別,藝術作品的品質也有高下。品味高之人絕不會選擇低俗設計,如喬布斯。二是,人之性格有差異,興趣有別。對應的是藝術作品的風格的差異。


    chinanorthwind edited on 2017-07-19 18:51
    chinanorthwind


    發貼: 367
    2017-07-19 14:35 查看他的注冊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給他發送悄悄話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發表的帖子 復制到剪貼板. 
不過只適用于IE 收藏這篇帖子
    六、形式本無目的
    形式是我們與萬物交流的物質媒介,萬物必然以某種形式呈現或顯現自己!贝笄澜纭S富多彩“。
    毛澤東就曾經被世界所呈現的種種形式和現象所感染!他在沁園春.長沙中,寫下如下詞句——"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慈f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那么世界中的形式有哪些類型呢?根據常識,我們可以將其劃分為三類:
    1.無生命物質的形式:在沁園春一詩中有湘江、洲頭、萬山。
    2.生命的形式:有層林、鷹、魚等。
    3.人造物的形式:有百舸。
    前兩者,都是自然界的造物,可以說在人類產生前已經存在延續了幾十億年,而智人進化出來僅僅區區幾十萬年,人類文明僅僅幾千年。因此,這些事物的產生的目的并非為了人類。但是人類卻能被這些事物的形式美所感動、所感染!可見“形式美”的客觀要素早就存在于那里!问矫赖漠a生在自然界僅僅是“物質運動”的結果,沒有原因、沒有目的。形式,在這里,僅僅是物質客體的外在呈現的表象而已!
    也就是說,美!原本就在那里。他是隱藏遮蔽的,直到被某個個體的心靈發現它!長沙的景觀原本就在那里,多少過客可能麻木的走過,而青年毛澤東發現了他的美,為之感動,寫下詩篇!這就是,情景交融,觸景生情。
    自然造物、鬼斧神工。形式本無目的,只是表象。形式表象只有在與人的感知互動時,才能產生”美”感,才有所謂藝術性、意義等。


    chinanorthwind edited on 2017-07-20 00:25
    chinanorthwind


    發貼: 367
    2017-07-19 16:54 查看他的注冊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給他發送悄悄話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發表的帖子 復制到剪貼板. 
不過只適用于IE 收藏這篇帖子
    七、為什么美感如此重要?
    關于感覺的討論己非常多。筆者只想說,人類的理性的力量非要強大,以至于構建出輝煌的科技大廈、物質文明和復雜的社會結構。然而,從終極目標上,人類的生存意義是感覺和感情。
    愛因斯坦說過,他常常被宇宙的精密構造所感動,這也是他的思維生活的動力和意義所在,是他終極追求。
    因此,人類通過理性來認識世界,而通過感性而與世界交流和共處。
    外界事物,如一座大山,在理性那里,是一堆石頭;一片大海,在理性那里,是水分子的集合。如果僅僅是這樣,我們為什么還要游山玩水?正是因為感情是人類的終極存在方式,所以我們才會寄情于山水!
    事實上,人類對美的追求是如此的強烈!自稱理性的人,在追求異性時,他們也喜歡美貌的,他們雖然口頭上說丑女和美女本質上是一樣的,只不過是五官排列組合的小差異。但實際上,他們不會這么選擇。
    這同樣也是我們與建筑交流和共處的狀態,我們要的不僅僅是一個空間、房子,我們還要求愉悅。因此,建筑三要素有了實用、堅固、愉悅!

    上圖表明愛因斯坦不僅是個科學家,也是一個美學大師


    chinanorthwind edited on 2017-07-20 00:19
    chinanorthwind


    發貼: 367
    2017-07-19 23:49 查看他的注冊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給他發送悄悄話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發表的帖子 復制到剪貼板. 
不過只適用于IE 收藏這篇帖子
    八、人屋合一,論作為人造物的建筑的形式的目的
    前面論述了感覺是人與外界事物相互動的方式。外界事物要么與人心是相和諧的,要么是相沖突的,或者是處于一種中間的狀態?傊,人必然會對外界事物產生感覺,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外物對人存在潛移默化的影響。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傳統的風水學有一定的道理,外物對人的影響人未必明顯意識得到,但是潛在的已經發生了,所謂久入芝蘭之室不聞其香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對周邊的環境不可不重視。當然,過于神秘化、庸俗化的風水學,可能陷入迷信的境地。
    作為人造物的一種的建筑,我們在設計它時,我們不能信馬由韁地讓它隨意生成。既使在功能、經濟、結構等約束條件下,我們仍然有發揮主觀能動性的余地。我們應該盡可地將它設計“好”。因為,我們已經知道建筑是能默化人心的。
    例如宗教場所,無一不重視環境、氛圍的營造,無論是西方的教堂和東方的寺院。在日常生活中,家居的裝飾和物品的擺放,也是反映出主人的品味,一切都以主人的身心舒適為目的。
    建筑的空間、形式、風格,應該以使用者需求為目的,應該與使用者的性格、品性相合,而不能相沖突相克,
    喬布斯就是一個絕好的例子,據說他對家俱的要求非?量,以至于沒有合意的家俱時,他寧可空著房屋,睡在地板上。喬布斯就是一個追求人屋合一的例子。
    西方的一些大公司存建造自己的辦公樓時,均是追求建筑能反映公司的文化,公司環境的打造與公司的價值觀相一致,人在這種環境中工作,自然能調動起相應的情緒,以最佳的狀態工作。這就是,人屋合一!


    上圖是谷歌辦公室內景,創新、輕松、自由!


    上圖是中國典型國企領導辦公室,反映出官場文化!


    chinanorthwind edited on 2017-07-20 00:49
    chinanorthwind


    發貼: 367
    2017-07-20 01:54 查看他的注冊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給他發送悄悄話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發表的帖子 復制到剪貼板. 
不過只適用于IE 收藏這篇帖子
    九、美感是瞬間生成的復雜感覺綜合體
    怎樣達成建筑藝術、建筑形式美感?其內在規律,仍然未能揭示,或許永遠也不可能全部揭示。將來偉大的人工智能能否做到這一點?也末可知。至少是目前,建筑師的創作仍然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創作過程仍然有大量非理性因素,稱之為靈感、直覺。然而,筆者認為,我們還是要盡可能地擴大設計的可認知的范圍,不可一味寄希望于靈感之上。
    美感,是一種瞬間生成的復雜感覺綜合體,其特征是多樣疊加性。例如,有和煦陽光的溫暖感,有微風吹佛的舒適感,有綠草樹木的圍繞感,有空間尺度的合宜感,有功能使用的便利感,有細節裝飾的精致感,有材料肌理的存在感,有步移景移的驚喜感,有噴泉的水流聲,等等。甚至還要疊加上讓人思考的某些元素,激發出人的聯想、回憶等。對于這種多樣性,建筑師的對策是分析,將建筑任務分解為若干方面,逐條考慮。例如在居住區設計時,種種結構分析,各種指標計算等。就是試圖考慮到各種感覺,以期這些感覺疊加后有一個較好的、較高的綜合值。有經驗的建筑師,有較為強大的代入感,他們試圖在腦海中模擬在場景中的各種感受,并利用圖紙、模型、動畫來輔助自己增強這種代入感。
    曹雪芹談到(紅樓夢)的創作時說,誰解其中味,都云作者癡。表達了一種五味雜陳的復雜心情。
    弘一大師臨終前寫下(悲欣交集)四個字,是他對人生的最后感悟。
    因此,藝術之美感是復雜的,多樣交織的一個整體。


    chinanorthwind edited on 2017-07-20 09:41
    chinanorthwind


    發貼: 367
    2017-07-20 10:21 查看他的注冊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給他發送悄悄話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發表的帖子 復制到剪貼板. 
不過只適用于IE 收藏這篇帖子
    十、美感是生命進化的洐生品
    根據進化論,生命進化是隨機的,并無目的。而人屬這一支僅僅是眾多進化的一個分支,不能說人是生命進化的至高點,這只是人類中心主義的一種說辭。
    人類在大腦進化的方向上突飛猛進,進幾千年來,突然到達一個臨界點,文明大崩發。而藝術和美感,這種事物作為精神的洐生品,由萌芽到茁壯成長起來。
    動物也有美感的萌芽,這是生命適應環境的一種策略,是一種趁利避害的本能。表現了動物區別與植物的主觀能動性。動物會選擇舒適的場所,動物會選擇強壯美麗的配偶。但動物沒有發展出更高層次的美感,更不用說藝術創作。因此美感之于動物僅僅是萌芽狀態。
    早期的人類己有藝術創作的發生,如巖洞的壁畫,土著人的裝飾等。
    文明進展,文化更復雜,人的思維層次更豐富,情感更細膩,對人生的體悟更多。特別是哲學思想的建構,使得思想的結構精巧化、復雜化了,甚至于有了辯證的思維。例如,中國的老子哲學,相反相成的辯證思想等,都使得思想和情緒不那么單向性。這也使美學的結構更加精巧、曲折和變化。
    西方的現代藝術的審美趣味也是雜揉進了文化的復雜性,超越了輕浮的幼稚的感官愉悅階段,達到一種更深層的、隱晦的、抽象的、觀念化審美的階段。


    chinanorthwind


    發貼: 367
    2017-07-21 09:33 查看他的注冊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給他發送悄悄話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發表的帖子 復制到剪貼板. 
不過只適用于IE 收藏這篇帖子
    十、歷史上關于美的研究
    現代以前,很多人試圖給美下個定義,找尋出了美的本質。認為所有美的現象背后有個本質的東西。
    引用北大葉朗的研究,西方美學研究始于柏拉圖。古典美學集大成者黑格爾定義,美是理念的感性呈現。然現代美學硏究發生了一個重大變化:美的本質消失或隱匿了。二十世紀的美學流派歸納為八個巨流,均避開美的本質問題。例如分析學派認為美的本質這類論斷是不可證實的形而上學問題,是沒有意義的。維特根斯坦說,凡是不可說的事皆當沉默。從語言的角度重新研究傳統問題,稱之為語言學轉向。


    chinanorthwind


    發貼: 367
    2017-07-24 16:06 查看他的注冊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給他發送悄悄話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發表的帖子 復制到剪貼板. 
不過只適用于IE 收藏這篇帖子


    chinanorthwind


    發貼: 367
    2017-07-24 16:16 查看他的注冊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給他發送悄悄話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發表的帖子 復制到剪貼板. 
不過只適用于IE 收藏這篇帖子


    chinanorthwind


    發貼: 367
    2017-07-24 16:43 查看他的注冊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給他發送悄悄話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發表的帖子 復制到剪貼板. 
不過只適用于IE 收藏這篇帖子
    由上面兩個表格可知,西方當代的美學理論是極其龐雜的和晦澀的。諸家的理論可以涉獵,但是如果墜入其中,可能就走不出來了,而且這些美學理論對現實創作有多大的指導作用也未可知。
    在筆者看來,人類對自身的了解還及其有限,美和藝術之謎底的揭開還遠遠沒有到來。
    通過前面的思考,筆者得出的結論是——表現主義也好、現象學也罷、符號學等等,都揭示出一個道理——藝術家只能立足于自己!建筑師,只能立足于自己的價值觀、審美觀,去創作表達自己、打動自己的作品。作品一旦落成,它便成為一個文本,任由別人解讀去吧。
    建筑師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修養,擴大自己的眼界,功夫在詩外。建筑師需要不斷磨練自己、積累知識、鍛煉技巧等。書圣之所以成為書圣,五分天才,五分努力?
    建筑師程泰寧說“立足自己”,我想就是這個意思。至于自己能達到什么層次,就未可知了!也許一個努力的建筑師創作出來的作品永遠是二流、三流,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潛力挖掘已盡,只能自己慨嘆一下江郎才盡了。
    齊白石老人有云——欲立藝者,先立人。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勿道人之短,勿說己之長;人罵之一笑,人譽之一笑。
    齊白石和程泰寧的說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立人——提高自身修養、審美趣味、判斷力。
    學我者生——學習我的知識學問是可以的。
    似我者死——每個人都要創作自己的東西,模仿只能仿皮相,無法模仿其精神。
    人罵之一笑,人譽之一笑——作品是文本,任由別人解讀吧。
    建筑師,今天抄密斯,明天抄蓋里,后天抄庫哈斯,就是犯了“似我者死”的錯誤。成了千面人,唯獨沒有了自我。


    chinanorthwind edited on 2017-07-25 13:17
    chinanorthwind


    發貼: 367
    2017-07-25 14:07 查看他的注冊信息   查看他的Blog 給他發送悄悄話 引用并回帖 搜索他發表的帖子 復制到剪貼板. 
不過只適用于IE 收藏這篇帖子
    十一、馮·格康批評庫哈斯——價值觀的分歧
    建筑師和業主之間并不總是處于蜜月期。有時二者存在意見的分歧。比如密斯為美國一個女醫生做的那個著名的玻璃盒子住宅,就是因為這種差異,女醫生將密斯告上了法庭。
    所以業主和建筑師是個雙向選擇的過程。有追求的公司和建筑師,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審美趣味和設計策略,形成自己的“風格”,風格就是品牌。而那種所謂業主要什么就給什么的,也就失去了自我,最終提供的只能是商業化的匠人模仿之作罷了。
    例如,德國gmp就明確提出自己的理念——gmp的理想是,通過簡潔的設計,使設計作品在內容和時間上經得起考驗。出于這個理念,gmp的設計表現了形式的上的審慎和材料上的統一。因為簡潔明了性對其來說是至高無上的準則。
    建筑師同行之間,也存在價值觀的分歧。
    基于自己的價值觀,gmp的總裁曾經對庫哈斯的央視大樓有這樣的評價——我們事務所曾經也參與過央視新辦公樓的投標,可惜沒有中標。當我們看到最終中標的設計方案時,毫不諱言這是一個非常愚蠢(stupid)的方案。且不說花費昂貴,我認為這是一種流于表面化的炫耀,卻沒有任何實際價值。其實我更想表達的是,建筑師的責任。建筑和其他獨立的藝術形式如音樂、文學、藝術相同,有其社會價值。我想建筑是人類與社會的一種和諧相處的方式。
    因此,在這里你無法同時采納gmp和庫哈斯的價值觀!因為二者的價值取向的巨大差異!


    chinanorthwind edited on 2017-07-25 17:04
    go to first page go to previous page  1   2   3  go to next page go to last page

    已讀帖子
    新的帖子
    被刪帖子

    reply to topic
    Jump to the top of page

    返回ABBS首頁 | 設計 | 室內 | 景觀 | 建材 | 設備 | 衛浴 | 展覽 | 照明

    招標服務 | 廣告服務 | 招聘服務 | 隱私政策 | 聯系我們 | 設為首頁

    違法、有害信息舉報:QQ 1764506 電話 028-61998486
    Powered by Jute Powerful Forum® Version Jute 1.5.5 Ent
    Copyright © 1998-2023 ABB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日韩福利在线视频